首页 > 聚资源  >  正文

同一支口琴 同一个梦想

2024-11-15 01:36:58 来源: 福建日报

来自全国各地的口琴“小小师”在线上参加集训。 (受访者供图)

赞比亚卡萨马女子中学学生收到捐赠的口琴后合影。(受访者供图)

志愿者老师到福安潭头小学指导学生练习口琴。(受访者供图)

孩子围坐分享领到新口琴的喜悦。 (受访者供图)

孩子领到捐赠的口琴很开心。 (受访者供图)

万涓成水,汇流成河。“琴系远山”项目发起人、蕉城口琴协会会长杨郑平自1996年便开始口琴艺术支教,起初在宁德蕉城各个村庄,之后延伸到全市各个乡村。

如今,全覆盖的网络通信让杨郑平等人的乡村艺术支教不再囿于时空限制,把口琴公益课堂搬到网络上,让每一个有艺术兴趣的农村孩子都能得到音乐教育。

借着网络,“琴系远山”将艺术的火种播撒到了中国乃至赞比亚的角落。这些火种,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,也奏响了城乡交融、文明互鉴的动人乐章。

“喜欢《茉莉花》,喜欢武老师,喜欢中国的小伙伴!”赞比亚卡萨马女子中学的学生莫莉亚、范叶兰与中国宁德市乡村小学的孩子进行“线上口琴PK”后,天真稚气的脸上写满了欣喜,表示期待有一天能到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看一看。

这是“琴系远山”乡村口琴艺术支教项目的生动缩影。该公益项目自2022年春季启动以来,在福建、四川、陕西、湖北等地乡村学校和赞比亚开设156个学习班,采取“互联网+双师课堂”模式,开办了3500多场公益课堂,帮助2000多名乡村孩子学会口琴演奏,获得2024年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。

许多孩子收获到的,不仅是口琴演奏这门技能,还有人格的成长。

乡村里的琴声

——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阳光的种子

村道宛如一条精心编织的绿丝带,轻柔地环绕在大石村的腰间,几朵野花从篱笆的缝隙中探出头来,为整洁的村道又增添了几分野趣。11月1日一大早,从宁德市蕉城区驱车近2小时到达寿宁县大石村,眼前的美丽乡村画卷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流连。

张思蓉大学毕业后来到大石村小学任教,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。“还会经常回来看看孩子们,他们的笑容是最治愈人的。”

张沁如、郑雪敏知道最喜爱的张老师来了,头天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,张思蓉一下车,便紧紧抱了上去。

和张思蓉一样受欢迎的还有杨郑平。

“杨老师,我什么时候才能学《我的祖国》?”张沁如、郑雪敏演奏完《摇呀摇》《欢乐颂》后,眨巴着大眼睛,噘着小嘴,看着杨郑平。

“琴系远山”项目发起人、蕉城口琴协会会长杨郑平介绍,《我的祖国》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不仅有扎实的技巧,还要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投入。

“你们演奏得很棒,再熟练些就教你们。”张沁如、郑雪敏听到杨郑平的鼓励,开怀地笑了。

其实,张思蓉也是杨郑平的学生。为了让当时执教的大石村小学的孩子能得到艺术教育,张思蓉果断报名“琴系远山”项目成为志愿教师,自己学会演奏口琴后,再教给孩子。

摸着张沁如和郑雪敏的小脑袋瓜,张思蓉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感慨。“这两个小朋友,起初是那么羞涩胆怯,与人交往时总显得局促不安,连走路都贴着墙边。”张思蓉回忆,在音乐的熏陶下,张沁如和郑雪敏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,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,尝试着与人交流,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。

在大石村小学的线下教学结束后,记者一行马不停蹄地前往福安潭头小学,到达时已是傍晚5点多。潭头小学校长刘颖细心地安排好孩子的晚餐后,便自己开车去接附近学校想要学口琴的孩子们来此集中学习。“难得杨老师他们来线下教学,其他学校的孩子都争着报名,我来保障交通安全!”

晚上要演奏的正是张沁如和郑雪敏心心念念的《我的祖国》,合奏共四个声部,现场十几个孩子共同演奏,要达到一致、和谐、琴声优美,难度可想而知。

专业音乐教师陈美缘也是“琴系远山”项目的志愿老师之一,此次合奏由她担任总指挥。演奏团队正中间的是刚在第十四届亚太(江阴)口琴艺术节中获得奖牌的潭头小学学生兰文馨。

近两个小时的排练,教室里始终回荡着悠扬的琴声和休息时孩子的欢笑声。

结束时,兰文馨有点喘气,圆润的小脸上白里透红,“杨老师、陈老师,还有小树老师,我都特别喜欢,从完全不懂到和口琴成为好朋友,感谢他们一路的帮助”。

跨越山海的琴声

——音乐为媒搭起共同成长的桥梁

兰文馨口中的小树老师是“琴系远山”项目的志愿教师之一洪祯忆,目前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她,是除了成年志愿教师外,项目的“小小师”群体里最年长的。

杨郑平介绍,2021年,他举办线上读书会,结束时吹了一小段口琴,来自北京、杭州等地的孩子和家长听入迷了,其中就有小学生赵眩涵和洪祯忆。

得知杨郑平从1996年就不间断地通过口琴教学进行乡村支教,大伙儿被感动了,也想加入这一有意义的活动,和杨郑平一起为乡村孩子上公益口琴课,“琴系远山”项目遂从2022年春成立。

起初,大家都不会口琴,杨郑平便通过线上教学,先把赵眩涵、洪祯忆等人培养起来,加入志愿教师队伍。

“涵涵一开始也很羞涩,通过学会吹口琴,当老师,越来越自信。”赵眩涵的母亲缐宏欣看着孩子一点点地进步,很欣慰,“以前会觉得家长是权威,其实孩子很有自己的担当,我们是平等的。”

洪祯忆的成长同样让母亲殷莉菁感到欣喜,甚至惊讶。

2022年,洪祯忆第一次独立回家给潭头小学的孩子上网络口琴课,不小心把公交车坐反了方向,眼看时间来不及,下车后沿着姥爷以前骑电动车载他回家的小路飞奔,终于在上课前两分钟赶到家,按时开课。

“当时看到他,全身湿透了,好像刚洗过澡没擦干一样。”殷莉菁那时觉得孩子长大了,“他说当老师是有责任的,迟到怎么能行?”

“琴系远山”在寒暑假等时间会组织全国各地乡村和城市的孩子互相交流,共同演奏口琴。当看过祖国各地的美丽乡村后,几位“小小师”都发出感慨:“我们也就早学了一段时间,现在很多学生都比我们吹得好了!贫困的不是乡村,是我们的认知。祖国的每一方土地都是那么美!”

“琴系远山”项目惠及的不光是中国的孩子,更有远在赞比亚的小朋友。

志愿教师之一的武征博士远赴赞比亚支教,在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任中文教师,同时也把琴声带到了当地。

“需要破冰。”因为语言的关系,武征尝试过各种方法,可始终觉得和孩子们存在距离。“那用口琴试试呗。”

《茉莉花》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《我的祖国》……几首曲子演奏完毕后,赞比亚的小朋友们听入迷了,原来音乐是这么的动人。

武征没想到打破隔阂的是随手带在身边的口琴。从那以后,莫莉亚、范叶兰等孩子天天“缠着”武征要她教口琴,武征成了孩子王,感受着“甜蜜的负担”。

莫莉亚、范叶兰一直珍藏着中国爱心人士捐赠的口琴,上面印着每一位捐赠者的名字和他们的寄语,其中一支口琴上写着“ONE HARMONICA ONE DREAM”(同一支口琴,同一个梦想)。(见习记者 庄然 通讯员 陈丽芳 李加进)

编辑: 未网新闻张倩
1 共1页

版权所有: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-6

联系我们  |  关于我们